“单踏板”新规真的要来了。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21670—2025)正式发布。这套车市新规中,新内容不少,其中,包括网友们关注的“单踏板”问题。
提起单踏板模式,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特斯拉。在2020年特斯拉开启“强制单踏板”模式后,有关Model3“刹车失灵”的风波接连不断,直到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特斯拉“强制使用单踏板模式”的做法认定为产品缺陷,一次性召回近120万辆电动车。
召回的理由很明确,重要的一点“未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策略,可能增加误踩加速踏板风险”。对此,特斯拉也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OTA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推送了新功能,允许驾驶员自主选择动能回收的制动强度,还会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在屏幕里发出提醒。
实际上,车圈里,很多车型都采用过“单踏板”模式,比如,宝马i3以前曾才采用过类似的设计。此后日产聆风、雪佛兰Bolt等车型,也相继应用过“单踏板”设计。
可以说,“单踏板”是一把“双刃剑”,这种驾驶模式的优点有很多,能够提高续航力能力、降低驾驶疲劳,减少机械磨损等等,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它的安全隐患很明显,车主很可能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把油门当刹车,而且,松开踏板还可能出现不能完全停车等现象……
面对以上种种,国家相关部门积极采取行动,其实,在去年,工信部就公开征求《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五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其中,包括“在前进挡下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能使车辆减速至停车”。
今年,新规定终于要落地了,从当前得到的消息看,新发布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中,新标准规定,车辆在默认状态下不允许通过松开油门踏板实现减速至完全停车,驾驶员必须通过制动踏板完成最终刹停动作。这一规则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制动操作安全性,降低误操作的概率。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单踏板模式”将被彻底禁用,实际上,国家相关部门对此并没有一棒子打死,新规并未完全禁止,只是将其改为可选项——驾驶员需在车辆启动后手动设置才能启用,且每次上电后会自动恢复默认模式,使用时车内需有持续可见的光学信号提醒。说白了,这些规定还是降低隐患,保障车主安全用车。
除此之外,新规中还表明,标准要求动能回收减速度超过1.3米/秒时,车辆需自动点亮制动灯;所有新车强制标配ABS防抱死系统。毕竟,汽车制动对于用车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不管在任何时代,节能与创新固然重要,但安全才是一辆汽车的底线和标准。
据悉,这一政策预计在2026年1月1日实施,现在,还有很长的缓冲期,汽车厂家还有时间依照新规进行修改,不过,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能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用户安全。
鬼斗车观点:随着车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质量与各种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现在,“国家队”频频出手,发布新的标准与规则,对出现漏洞和隐患的地方进行完善,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安全的用车体验。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