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份罗马仕和安克召回充电宝以来,央视就一直在关注和报道充电宝的安全问题和进展。
央视新闻近期报道,面对充电宝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一系列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截至目前,认证机构已暂停充电宝及电芯企业CCC证书8756张,撤销证书609张,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监管风暴。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消费品认证处处长张威强调,此次整治将重点关注“贴牌代工”产品的质量管控问题,以杜绝安全隐患。
自2024年起,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将充电宝及其关键部件锂电池纳入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范围。
目前,全国充电宝有效CCC认证证书4967张,获证企业547家;电芯有效CCC认证证书26687张,获证企业1073家。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摸清辖区内充电宝获证生产企业底数,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虚假认证、是否对获证产品实施有效跟踪检查等问题。同时,总局将从严查处未经CCC认证的充电宝生产、销售行为,并严厉打击伪造、冒用、倒卖CCC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
此次监管风暴的导火索,源于罗马仕(ROMOSS)和安克创新(Anker)两大充电宝品牌的大规模召回事件。
2025年6月,罗马仕宣布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期间生产的三个型号充电宝,共计49.1745万台。召回原因是电池生产过程中混入金属异物,可能导致产品过热甚至燃烧。事件发生后,罗马仕深圳总部被迫停工停产,公司高管团队集体换血。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消费者反映退款进度缓慢,有网友晒出截图显示排队人数超过17万,退款周期长达15-30个工作日,被网友戏称为“梦回OFO小黄车退押金”。
几乎同一时间,安克创新宣布在菲律宾、中国等地召回四款充电宝型号,包括A1257、A1647、A1689和A1681。召回原因是部分锂电池未达到更新后的内部安全标准,存在过热风险。
目前,民航局已全面禁止无3C认证及召回型号的充电宝登机,但火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尚未出台统一规定。
7月23日,厦门地铁1号线发生一起充电宝冒烟事件。当时,一名男性乘客携带的充电宝在车厢内突然冒烟,乘客紧急疏散,所幸地铁工作人员迅速处置,未造成更大影响。厦门地铁随后提醒乘客,每人最多携带3个充电宝,且容量不得超过20000mAh。
专家呼吁,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充电宝携带标准,并加强回收处理体系,避免问题产品流入二手市场。
市场监管总局已启动为期三个月的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重点抽查网红款、低价促销产品。同时,欧盟《电池法》将于2025年8月18日生效,要求所有在欧销售的充电宝完成EPR(生产者责任延伸)注册,否则将面临下架风险。
充电宝在地铁上冒烟!央视持续关注报道,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这场以安全之名的认证革命,正倒逼充电宝行业从价格战转向品质竞争,未来只有真正合规、将充电宝安全视为企业生命线的企业才能生存和持续发展。
阿拉木图人口近200万人,民航吞吐量规模在1000万人次;乌鲁木齐人口超过400万人,民航吞吐量规模在2700万人次。“新疆人均乘机次数更多,但乌鲁木齐国际旅客吞吐量不到阿拉木图的十分之一,国际货邮吞吐量更是阿拉木图的零头。” 李瀚明认为,换个角度,差距就是上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