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美高层经贸会谈召开之前,美国财长贝森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边鼓吹缓和关系一边却对华加征关税。中方对此作何反制?中美高层经贸会谈会面临哪些新变数?
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接受采访时向外界释放积极信号,称目前中美谈判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且暗示美方之前定下的中美关税休战截止日期具有灵活性,届时美国可以再延期一次。他这番表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市场的信心,也让外界对于中美这两个大国的贸易谈判有了更多的希望。但从其后续行动来看,贝森特无疑是只“笑面虎”。
因为就在他传达积极信号后不久,白宫认定中国进口石墨存在“不公平补贴”,决定对中国的阳极级石墨征收93.5%的初步反倾销税。要知道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对中国产阳极级石墨加过一轮关税了,而新的关税将在现有税率的基础上增加,实际关税将达到160%。
在中美贸易谈判的前夕再行此举,美方的意图已经跃然纸上,无非还是想在谈判开始之前对华施压,以便在谈判过程中获得更多筹码。类似的手段他们用了不止一次,中方不会上当。事实上,贝森特释放“善意”之后中方并没有给出正面答复,而是瞄准美方的“软肋”继续出手,没受到“甜言蜜语”的蛊惑。
有关详情贝森特本人应该最为清楚。因为由他担任一把手的美国财政部负责管控美国国债,而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此举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不容忽视。前任财长、曾经的美联储副主席耶伦明确发出警告,称美国国债作为全球金融体系支柱的可靠性已受到质疑。假如中国继续抛售下去、引发一股抛售浪潮,那么特朗普靠发行国债维持的《大而美》法案恐将沦为泡影。
以上是中美双方围绕高层贸易谈判所进行的新一轮博弈。从中可以发现,本届美国政府仍然对谈判的前景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还想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迫使中方让步,“有枣没枣打上三杆子”,这并非正确的谈判策略。就拿美方这次瞄准的中国石墨来说,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这项命令将影响2023年价值3.471亿美元的进口产品,可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却高达6882.8亿美元。若此事最终耽误中美谈判的大局,美方难道能从石墨产品里弥补回损失?
此举深刻诠释了什么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来自美媒彭博社的一篇报道,则让特朗普政府“捡到芝麻”的意义都所剩无几了。日前这家媒体从消息人士那里得来爆料,获悉特朗普在与幕僚开会时不再极度鹰派,他迫切想要与中国达成类似自己首个任期内的中美贸易协议,更希望速战速决看到成果,不再寻求从根本上解决“贸易失衡”状态。
这篇报道已广为流传,将如今特朗普政府的色厉内荏暴露无遗,美方这时候再搞“极限施压”的小动作已经不可能有多大现实意义,安安稳稳地用诚意推进中美贸易谈判才是正途。在这件事上中方始终持积极态度,正如商务部日前所强调的那样:中美两国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完全能够妥善管控矛盾;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总而言之,面临诸多难关的特朗普现在最好务实一些、抓紧以实际行动让中美经贸谈判稳步前进,继续搞“极限施压”战略只会加速暴露己方的色厉内荏,终究得不偿失。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资深网球爱好者张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原来就不好预约的网球场,在郑钦文夺冠后,更不好约了。”他说:“我经常打球的球馆最早预约时间是提前一周的早上七点,但是现在到点就秒没,手一慢就显示预约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