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技术)还有多:少潜力 现在的?新能源车到底能不能买

经观智讯2025-07-21 02:01:13

不知从何时起,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宣传重点变了。以前大火的刀片电池、超高转电机等核心三电技术,现在很少被提及。反而现在的宣传重点,转向了智能驾驶、AI座舱等,是国内三电技术已达全球领先水平,还是三电技术遭遇瓶颈,发展空间有限?如今的新能源车还可以买吗?

国产的平价、高功率电机的确遥遥领先,但用户更喜欢聪明的跑车

国内的车规级电机在全球都算是领先了,像智界S7、小米SU7、极氪001等,这几款车都搭载2.1万转以上的永磁同步电机,双电机就可以实现3秒左右的0百加速,这些2、30万元车足以成为特斯拉ModelSPlaid等性能车的平替品。

然而,从电机定子绕组工艺到散热效率优化,国产技术已逼近物理极限,当转速和扭矩提升的边际效益递减,车企自然转向更具营销价值的智能化,比如L2++智能辅助驾驶、AI座舱等等,技术飞速发展下,更快的电机只能是标配,但聪明的车永远是加分项,小米SU7Ultra便是顺应时代的产物。

国产新能源的电控技术相较特斯拉仍有进步空间,但足够日常使用

国产电车的电控技术虽然不如特斯拉极致,但在动力、操控、以及能耗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从最开始的“傻快”,到现在研究的电机智能耦合算法和毫秒级的扭矩控制系统,国产电控系统也做到了“快而不躁”。另外,特斯拉Model3以12.5kWh/100km的能耗成为行业标杆,国产的家用主流车型,比亚迪海豚、银河E5它们的实测电耗分别为13.3kWh/100km和12.2kWh/100km已经无线接近甚至超越了特斯拉。所以,国产的电控系统在动力、操控、能耗方面上的表现较为均衡,也足够我们日常使用。

固态电池才是三电技术最大的发展空间,想买车的用户可静等车企的进一步降价

当前电池技术还有着明显的瓶颈:液态锂离子电池的优化主要集中于电芯结构层面,不管是采用电芯倒置设计、增设内部隔断以及进行轻薄化处理等,都已经接近它们能量密度的上限。而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更加安全、寿命更长,对于整车的提升会更大,所以,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前,三电技术在整体上的进步空间非常有限。车企为了拉动消费和产品更替,也将打开降价或增配的通道,想买车的用户不妨先等一等。

  兰州和乌鲁木齐之前都只有一条跑道,因起降架次多,乌鲁木齐一直是国内最繁忙的单跑道机场之一。扩建后可以极大缓解这几座机场的现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