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车市,已然驶入深度调整的"绞杀场":自主品牌借着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技术利刃,在新能源市场砍下超60%的江山;合资品牌则摔下神坛,市场份额首破40%红线,颓势尽显。至于豪华品牌,即便靠着惯性维持10%的增速,纯电车型不足15%的渗透率却像道致命软肋——面对特斯拉的凌厉攻势与中国新势力的围追堵截,这场高端市场的攻防战,早已白热化到刺刀见红。
合资车企全面转型,双线作战
面对市场的变化,合资车企不再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行动,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双线作战。
大众汽车早早就展示了其强大的产品实力和转型决心。其中,大众安徽ID.EVO概念车作为一款纯电动全尺寸SUV,由中国团队开发和主导,有望成为蔚来ES8、问界M9纯电版本的有力竞争对手。如果其长续航版本定价在40万元出头,凭借大众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实力,将在高端纯电SUV市场掀起波澜。上汽大众ID.ERA概念车具备7座布局,采用EA211作为增程器,纯电续航超300公里,满油满电状态下超1000公里,有望凭借长续航和大空间在增程式SUV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一汽-大众ID.AURA概念车提供高阶智驾辅助,融合了中国专属的CMP平台和小鹏技术能力的CEA电子电气架构,将AI作为核心卖点,直面国产新能源轿车的竞争。此外,2025年第四季度即将上市的帕萨特PHEV同样备受关注,其采用上汽集团的DMH插电混动并按大众标准升级,成本控制能力优势明显,若能在价格和配置上与比亚迪的同级车型看齐,必将在插电混动中级车市场引发激烈竞争。
在当前汽车市场新能源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一汽-大众此次传播策略中,对燃油车存在感的强化成为核心方向之一。这不仅是对自身传统优势领域的坚守,更是基于市场现实的精准布局——数据显示,燃油车目前仍占据车市近50%的份额,在广袤的下沉市场、对续航有高要求的长途出行场景以及偏好成熟动力技术的消费群体中,依然保持着不可替代的主流地位。
为进一步巩固这一市场根基,一汽-大众计划在下半年发力产品矩阵,其中全新揽境和全新一代速腾L的推出备受关注。作为中大型SUV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全新揽境有望在空间设计、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及动力性能上实现升级,满足家庭用户对舒适与多功能性的需求;而作为紧凑型轿车领域的畅销车型,全新一代速腾L或将聚焦年轻化设计语言,搭载更先进的车机交互系统,强化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吸引力。
丰田汽车在中国建立的RCE体制已初见成效。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后表现惊艳,指导价区间10.98-15.98万元,权益价10.48-15.48万元,520公里续航版本起售价12.98万元,带有激光雷达并支持城区NOA辅助驾驶的版本起售价为14.98万元,直接对比亚迪宋PLUSEV形成价格优势,上市1小时大定破万。下半年,丰田将继续凭借RCE体制推出铂智7、下一代卡罗拉等车型。铂智7有望延续铂智3X的定价策略,5米车长、3米轴距、20万元左右价格,还将搭载华为鸿蒙座舱,预计会对小鹏P7+等车型造成冲击。
东风日产在2025年以全新旗舰轿车N7强势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款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的车型自上市以来,凭借越级产品力迅速引爆市场,仅用极短时间便实现大定订单破万,成功在11.99-14.99万元价格区间树立价值标杆。其2915mm的超长轴距不仅为用户带来奢适驾乘空间,更凭借精准的定价策略,在细分市场开辟出独特竞争赛道,有效分流了小鹏MONAM03等同级热门车型的潜在客群。
面对激烈的市场角逐,东风日产展现出强大的战略雄心。2025年品牌规划剑指高端市场,计划推出至少两款年销量破10万的明星车型,持续完善新能源产品矩阵。值得关注的是,东风日产与华为的深度战略合作项目即将落地,双方将整合日产全球领先的制造工艺与中国本土新能源研发优势,打造兼具国际品质与智能科技的全新车型,有望在智能驾驶、车机互联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品牌注入强劲的智能化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略地位。
别克汽车正式发布重磅产品规划,未来12个月内品牌将密集推出6款“至境”系列车型,剑指高端新能源市场。作为别克品牌向上战略的核心布局,该系列车型不仅搭载行业首发的6C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350公里的高效补能体验,更在智能座舱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最高支持8屏联动交互,并配备50寸超大尺寸HUD抬头显示系统,全方位刷新用户智能出行体验。以近期上市的别克GL8陆尚为例,24.99-28.99万元的指导价,成功与竞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未来SUV、MPV、轿车全品类完成新能源化转型,别克有望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创新的产品体验,以及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体系,在高端新能源赛道占据重要市场地位。
北京现代在2025年以“真质万里行”系列活动强化品质形象,从本土化制造到全球化输出,实现从“市场守成者”向“技术领航者”的蜕变。2025年下半年北京现代首款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将正式上市,同步构建包括购买、充电、售后管理在内的电车销售、服务生态系统。在新能源赛道进入淘汰赛的残酷竞争格局下,北京现代手握股东双方80亿元“救命钱”的战略增资,背靠1200万存量用户构筑的庞大信任壁垒,这既是其破局的底气,也是不容有失的重压。
当多数车企还在续航虚标、技术堆砌的泥潭中挣扎时,北京现代锚定“真续航、真技术、真安全”的产品理念,剑指新能源市场核心痛点,此举无异于向行业投下一枚“技术革命宣言弹”——这不仅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狙击,更是对行业乱象的强势宣战。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转型攻坚战中,北京现代能否凭借硬核技术实力撕开市场缺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胜势,或将成为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时代逆袭的关键样本。
合资车企凭借对燃油车市场消费需求的持续洞察,以及不断迭代的产品实力,正通过精准的产品策略和市场传播,稳步夯实其在燃油车领域的竞争优势,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在此基础上它们也在新能源车领域持续发力,旨在电气化时代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豪华车企技术升级,强化品牌
豪华车企在面对市场挑战时,一方面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则强化品牌形象,巩固高端市场地位。
宝马汽车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多款全新车型,其中包括基于最新电动平台打造的纯电动SUV。这款车型将搭载宝马最新的电池技术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续航里程有望突破700公里,同时具备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此外宝马还将进一步优化其售后服务体系,推出更多个性化的服务项目,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奔驰汽车则在智能驾驶和电动化领域加大投入。2025年下半年奔驰将推出一款全新的纯电动轿车,该车将配备奔驰最新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功能。同时,奔驰还将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发力,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更多的快充网络,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问题。在品牌营销方面,奔驰将通过一系列高端活动和体验式营销,强化其豪华品牌形象,吸引更多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
奥迪汽车在2025年下半年也将有重要动作。作为大众PPC平台首款车型,A5L的“加长哲学”颇具智慧:车长增加73mm、宽度拓宽20mm,轴距保持2832mm,但后排膝部空间增加50mm,溜背、无框车门与掀背尾门的经典设计得以保留,风阻系数优化至0.25Cd。动力层面第五代EA8882.0T发动机的革新在于VTG可变截面涡轮——低功率版在1450rpm即可爆发320N・m扭矩,高速油耗降低8%;高功率版配合48V轻混系统,起步阶段电机可提供200N・m辅助扭矩,零百加速6.2秒。
但真正颠覆认知的是华为乾崑智驾系统,激光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8摄像头的硬件组合,配合E³1.2电子电气架构,实现城市NOA、自动避让行人等高阶功能,将燃油车的智驾水平拉至新势力阵营,这意味着买燃油车也能享受“脱手通勤”的便利。此外奥迪还将推出基于MMA平台的全新电动车型,该车型将采用85kWh氧化硅石墨阳极电池,实现850kmCLTC续航,同时支持800V高压平台,充电功率峰值达320kW,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豪华车企的这些动作,说穿了不过是在市场绞杀中祭出的“续命符”,技术升级是为了堵住新势力撕开的口子,品牌强化是怕高端标签在价格战里褪色。宝马的续航、奔驰的快充、奥迪的智驾,看似各有侧重,实则都是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通卷里,试图用老玩家的家底保住既得利益。毕竟当“豪华”不再单靠标徽撑场面,谁能把技术噱头变成用户的真需求,谁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里,多喘口气。
2025年下半年,合资车企和豪华车企将迎来一场严峻的考验。通过在产品、技术、市场策略等方面的全面调整和升级,它们试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重塑市场格局。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些车企能否成功实现反击,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它们的努力都将为汽车市场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公器私用,将地质调查、矿产开发等权力作为敛财纳贿的工具,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项目承揽、矿权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延伸阅读:与 传统:车企绝地反击 下半年中(!!国车市格)局将变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