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翠岚
据消息称,日产汽车6月在华销量达53,843辆,同比增长1.9%,这是自去年3月以来15个月的首次正增长,标志着这家日系车企在华市场的战略调整已见成效。其中,纯电轿车N7上市仅两个月即售出6,189辆,占品牌总销量的11.5%,成为撬动增长的核心支点。
本土化创新激活增长引擎
N7的爆发绝非偶然。这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车型,首次实现了合资车企“总部遥控”模式的突破,从产品定义到动力配置,中国研发团队被赋予完全决策权。基于对中国家庭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N7凭借4930mm车长和2915mm轴距实现“B级尺寸C级空间”,配合18°可调座椅和83%得房率,直击“一车多用”痛点。
同时延续了日产“大沙发”的舒适基因。更值得关注的是,N7并非通过降价换取市场,而是以越级配置实现价值突破:全系标配8155芯片、18项被动安全配置,顶配车型更搭载8295P芯片和高速NOA功能,在11.99万—14.99万元价格区间形成“性价比天花板”。
这种“在中国定义,向全球复制”的模式,正在改写合资品牌技术单向输入的历史。目前N7已启动海外适配工作,计划2026年出口东南亚、中东及拉美市场,成为日产“逆向输出”全球的战略载体。
新能源战略加速落地
N7的成功仅是日产在华新能源转型的缩影。2025年,日产宣布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规模将扩至4000人,并与华为合作鸿蒙座舱、联合Momenta开发端到端智驾系统,构建“中国大脑+全球基因”的技术生态。
这种开放协作模式已体现在N7的产品力上:其搭载的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通过13项应对措施,有效缓解长途出行不适;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城市记忆领航NOA”功能,可实现复杂路况下的点到点辅助驾驶,成为合资品牌中首个落地该技术的车型。
产能端,面对N7订单超预期的情况,日产已启动供应商增产大会,通过抽调外地工厂人手、优化生产线,目标实现产能翻番。目前,N7低配车型交付周期已达8-10周,显示市场需求强劲。
战略调整释放长期潜力
此次增长背后,是日产对中国市场战略地位的重新认知。2025年初,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马智欣宣布,中国研发团队将主导包括出口车型在内的核心产品开发,这一决策使N7从立项到上市仅用24个月,较传统周期缩短33%。与此同时,日产与东风集团成立合资进出口公司,计划2025年启动出口业务,首批四款新能源车型将依托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以“MADEINCHINA”身份进入全球市场。
在竞争层面,日产的增长更显来之不易。6月中国乘用车市场虽同比增长18.1%,但主流合资品牌份额持续萎缩至24.5%,日系品牌份额同比下滑2.3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日产凭借新能源车型的突破,不仅扭转了连续15个月的下滑趋势,更在合资阵营中展现出差异化竞争力—其新能源车渗透率达11.5%,远超合资品牌5.3%的平均水平。
汽车网评:
日产增长的背后,看出日产的转型路径正契合中国市场两大趋势:一是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产品驱动,N7的热销证明合资品牌完全可以通过本土化创新获得市场认可;二是智能化竞争进入深水区,与华为、Momenta的合作使其在智驾、座舱领域追上第一梯队。
李瀚明表示,乌鲁木齐机场的国际航线虽然多,但不强。比如国际航班量占比较少,国际航班密度不够,国际航线集中在中亚、西亚。香港航线实际上是乌鲁木齐唯一一条向东直飞的国际和地区航线。来源:红网
作者:林欣琬
编辑:堂学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