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子璇
当年小米SU7刚上市保时捷曾说过“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而小米SU7撞脸Taycan,最近的YU7又撞脸法拉利的Purosangue,即便外观引起过一些讨论,但依然挡不住小米YU7订单超过20万的事实。而这种不禁让人想到当年的众泰,外观同样是撞脸保时捷、路虎,当年的年总销量也能达到33万,但是现在却惨遭退市。那为什么同样是撞脸,小米就能成功呢?小米未来会不会也有一天会步入众泰的后尘呢?
1.众泰被市场淘汰核心是不具备核心技术
技术是立身之本,众泰倒闭的根本原因是自身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众泰的发动机用的老三菱的,品控差,小毛病多;变速箱更是采购过盛瑞8AT、东安6AT,甚至还用过上汽的DCT,但不管是哪款变速箱,都逃不过渗油、顿挫,甚至DCT还因设计缺陷出现过大规模召回。总之燃油车的三大件,众泰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实车的体验也比较一般。
但是相比之下,小米有自研的V8S电机、小米生态、智能座舱等这些技术,即便这些不属于高精尖技术,但是小米它做的更极致,而粉丝也认定了这是小米的特有的技术,因此小米的市场认可度更高,再加上雷军的个人魅力以及小米手机的用户群体,小米成功一定程度上也是必然。
2.小米的成功依赖于国内成熟供应链
抛开雷军的光环,小米确实吃上了新能源的时代饭碗。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供应链体系,大到电池、电机,小到橡胶、玻璃,几乎是领先国外,用的各种零部件,相比十年前的低质低价的燃油车,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不管是下至10万元的比亚迪,还是上至30万的极氪,在网络上的耐久测试方面都有相当出色的成绩。
另外小米相比众泰,它不仅能把车造“好”,而且还能冲击高端。比如小米可以用BYD和宁德时代的成熟的电芯产品,也可以用英伟达成熟的芯片、有智驾、智舱等,因此从造车成本的角度,小米有足够的自信去做高端。
3.小米不会步入众泰后尘
从工业品的角度来看,众泰的失败合乎常理,而小米的发展态势,只会越来越好。从创始人的角度出发,雷军是目前在汽车运动化方面做了极大工作的CEO,比如重金投入,在顶级的赛道反复刷圈,包括纽伯格林和上赛等。虽然这些方面,之前的奇瑞、吉利、蔚来也都做过,但是都没坚持到最后,也没有勇气推出极致运动化的产品,但雷军做到了,既打响了小米的品牌,又证明了小米汽车的产品力良好。
不仅如此,小米对自己的车型也有着清楚的规划,从轿车到SUV,再到现在曝光的大型SUV伪装车,尺寸对标问界M9、理想L9、乐道L90。如果说SU7是赔钱赚吆喝,那YU7就是小米和大尺寸SUV,就是起开始赚钱的信号,而且小米商城还有各式各样的汽车配件种类,小米的赚钱路子,可比众泰丰富多了。
总之小米与众泰的“撞脸”看似相似,实则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本质分野。众泰困于燃油车时代的技术壁垒,而小米踩中了新能源产业爆发的节点,相信只要小米持续深耕核心技术、守住品控底线,其多元生态与用户粘性就能构筑起比众泰更坚实的护城河,这或许正是两者走向不同命运的终极答案。
据国际网球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全球网球报告》,2021年全球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有8718万人,中国以1992万人成为全球网球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总网球人口的22.9%。同时,中国网球场的数量也为全球第二,达49767个。网球教练则以11350人位居全球第五。来源:红网
作者:革弘量
编辑:谢雅云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