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共有上汽、一汽、比亚迪、广汽、吉利、北汽、东风、奇瑞等8家整车企业上榜。具体排名如下:
-上汽集团以1052亿美元营收排名第93位,是上榜中国汽车企业中排名最高的,在全球汽车企业中也位居前列。
-一汽集团位列第129位。
-比亚迪排名大幅上升,从2023年的212位跃升至143位,营收达到850.8亿美元,是年度排名升幅最大的车企。
-广汽集团排名第181位,连续十二年上榜。
-吉利控股集团以营收704亿美元位列第185位。
-北汽集团排名第192位。
-东风汽车集团排名第240位。
-奇瑞控股集团首次上榜,以391亿美元营业收入位列第385位。
同比变化情况
与2023年相比,部分企业排名有明显变动。上汽集团虽仍在中国整车企业中领跑,但世界500强排名下滑了9位;一汽集团排名上升2位;比亚迪上升69位,进步显著;广汽集团下降16位;吉利控股集团上升40位;北汽集团上升1位;东风汽车集团下降幅度较大,下降了52位;奇瑞则是新上榜企业。
排名变化原因
-上升原因:
-新能源业务驱动:比亚迪、吉利等企业排名大幅上升,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爆发。比亚迪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02.4万辆,首次跻身全球畅销汽车品牌榜前十,2024年1-7月销量也表现优异,强大的市场表现推动其营收大增,排名上升。吉利2023年新能源销量48.7万辆,创历史新高,新能源业务的高速发展助力其在世界500强中排位提升。
-出口业务增长:奇瑞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2023年中国每3辆出口海外的乘用车里就有一辆来自奇瑞,2024年上半年其销量突破110万辆,同比增长48.4%,海外市场表现强劲使其成功上榜。吉利2023年累计出口27.4万辆,同比增长超38%,出口业务的增长对其排名提升有积极作用。
-下降原因:
-市场竞争激烈: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跨国车企如大众、丰田等也在不断发展,上汽集团虽营收规模较大,但在全球市场份额面临挑战,导致排名有所下滑。
-转型调整期:部分传统车企如东风汽车,在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技术研发投入大、市场份额调整等问题,若短期内未能取得理想的市场效果,会影响其营收和利润表现,进而导致排名下降。
前景分析
-机遇:
-新能源市场持续扩张: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且在技术研发、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具有优势。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已在新能源领域取得领先,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它们有望继续提升销量和营收,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也可能继续上升。
-出海战略拓展空间: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续增长,2023年接近500万辆,奇瑞、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出口成绩突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和全球汽车市场布局完善,中国整车企业海外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为排名上升提供支撑。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如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研发投入补贴等,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企业在世界500强中保持良好排名提供政策保障。
-挑战:
-技术创新压力:汽车行业正处于技术变革关键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不断更新,企业需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如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领先,中国车企若不能在技术上跟上或超越,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未来排名。
-贸易壁垒: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会设置贸易壁垒,如提高关税、设置技术标准等,阻碍中国汽车出口。例如欧盟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这将对中国车企海外市场拓展带来挑战,进而影响企业营收和世界500强排名。
-品牌建设不足:与丰田、宝马、奔驰等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仍有差距,品牌溢价能力较低,不利于高端市场拓展,限制了企业利润和规模进一步提升,对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的持续上升产生一定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整车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整体排名有望稳中向好,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全球化战略推进,将有更多企业崭露头角。但企业需应对技术创新、贸易壁垒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挑战,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积极管理你的核心业务,这真是一剂难吃的药。我们有很多艰苦的工作要做。”墨菲表示,虽然底特律汽车制造商需要重新思考在中国的经营方式,但美国电动汽车领导者特斯拉的情况略有不同,与传统的底特律汽车制造商相比,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零部件方面拥有大约1.7万美元的成本优势,这有助于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使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汪品植)